【中國制冷網】一說到三包服務,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按照國家“三包條例”可知,作為支撐我們生活的主要電器之一,冰箱的整機保修時間為一年,關鍵部件(制冷管道、壓縮機等)保修時間為三年。其實,“三包條例”的出臺和實施,不僅是對經營者的一種約束,更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一種保障。因此,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講,關鍵時刻,一定要用好“三包政策”!
除此之外,在法律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頒布與施行,是我國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全面確認消費者的權利。對保護消費者的權益,規范經營者的行為,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實,不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亦或是“三包條例”,作為消費者的我們,都是幸福和倍感心安的,因為有國家政策法規和約束條例的保護。但對于冷庫產業,卻顯得屈指可數。筆者進行了大量的查閱,很難找到一部關于“冷庫主要設備質保期”的約束性文件,也并沒有一個強制性條例。
據總體觀測和中冷聯盟秘書長全國會員調研服務反映來看,冷庫投資趨于理性,但主要設備質保期太短令人擔憂。據了解,我國冷庫主要設備免費質保期基本為1年,這就好像是產業內約定俗成的。例如:
某些冷凍機械企業將風冷螺桿冷水機組質保期定為發貨之日起12個月;
某些冷凝機組設備提供商,將半封活塞風冷中溫壓縮冷凝機組保修期定為12個月;
某些制冷企業將吊頂式冷風機質保期定位1年;
某些叉車企業將叉車維修質保期定位1年;
種維修質保期定為1年;
某些制冷設備企業將冷庫板、冷庫門等冷庫主要設備維修質保期定為12個月。
因此,如何能夠保障“甲方”的權益,從而徹底解決冷庫質保期短的頑疾,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盡快制定出臺政策條例,嚴格規定冷庫主要設備質保期限。
通過查閱發現,現如今,我國冷庫產業諸如《冷庫安全規程》(GB28009-2011)、《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指導冷庫工程、建造的條例和規定居多,但用于指導冷庫運營管理、維修保養等方面的條例、規定卻幾乎沒有。因此,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盡快研究、制定、出臺相應的政策條例,將冷庫質保期限寫入條例中,同時盡量將冷庫質保期延長,力爭解決“冷庫主要設備質保期短”的痛點,例如,將壓縮機保修時間規定為3年,冷庫體保修時間同樣規定為3年等。
二是待國家政策條例出臺,以其為指導制定冷庫維修質保協議。
沒有國家對于冷庫運營管理、維修保養方面的政策條例,冷庫工程甲乙雙方,只能通過簽訂冷庫維修質保協議來對雙方的權利、義務作出明確、具體和肯定的保護和約定。但如果有國家政策條例作為支撐和指導,冷庫維修質保協議將更加專業、更加正規、更加具有法律效益,也可去除“冷庫主要設備質保期短”的頑疾,將是受益于甲乙雙方的法律保護。
三是參加業內頂尖會議,共商、共享、共建冷庫產業新格局。
冷庫作為投資熱點,即是重資產投入,也是供應鏈系統核心樞紐。根據中冷聯盟2018版《全國冷鏈物流企業分布圖》數據可以推斷,今后,將帶動各領域龍頭企業積極搶灘市場,形成“定制型、合營型、自建型”冷庫三足鼎立市場業態。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