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10空調冷凍年已接近尾聲。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刺激下,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規律在這一年再次得到驗證。空調市場也已經從節能定速空調單邊領跑,步入節能定速空調、變頻空調、無氟變頻空調齊頭并進的新時代。
今天,本報希望通過對以下八大關鍵詞的解讀,和廣大讀者一起對即將過去的2010空調冷凍年做一個盤點。
關鍵詞1
無氟變頻空調
事件回顧:“低碳經濟”成為了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2010空調冷凍年一開盤,緊隨國家空調“禁氟令”的腳步,奧克斯、海爾、美的等空調企業相繼發力,紛紛推出各自的無氟變頻空調產品,拉開了無氟環保新冷媒空調普及的大幕。
點評:企業紛紛發力無氟變頻,一方面是希望借助產品和技術的升級,刺激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企業間圍繞變頻實現差異化布局的一種手段。從環保角度來看,無氟變頻空調的普及勢在必行,但只有在節能與品質上齊頭并進的產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然而,在產品高度同質化的今天,企業要想在短時間內脫穎而出贏得市場認同并非易事。
關鍵詞2
“以舊換新”
事件回顧:去年9月8日,廣東版家電“以舊換新”活動正式啟動,這是繼“節能惠民”之后又一劑政策強心針。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市民在進行“以舊換新”時,不僅可以將舊家電作價賣出,還可以按政策享受新家電銷售價格10%的補貼,其中空調z*高補貼上限不超過350元。
點評:“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大大刺激了空調消費,讓商家忙碌,也讓消費者得到了實惠,更重要的是規范了廢舊家電的處理機制,除掉了家電產業鏈條上的毒瘤隱患。雖然,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是這種鼓勵式的政策,顯然是廠家、商家自律的動力。
關鍵詞3
降價潮
事件回顧:從今年3月開始,空調價格戰已逐漸進入了硝煙四起的爭戰階段,到了4月,美的與格力兩大一線品牌在市場上近乎決斗似的價格對決,更是被業界稱為“中國空調市場寡頭對決”的大戲。在兩大巨頭的帶動下,其他品牌也紛紛跟進舉辦促銷活動,一時間,空調市場掀起了降價潮。
點評:今年的價格戰,主要表現為格力和美的這兩強間的強強對話。“格美大戰”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從4月份上旬至今,市區各大賣場銷售的國產空調,幾乎全是格力和美的的。
價格戰的出現,乃是大勢所趨,既是市場的自身調整,也是廠商以求在大限來臨前清掉現有“電老虎”庫存的必然之舉。此次降價潮,加速了空調市場的洗牌,空調行業的品牌時代也提前來臨。值得關注的是2011空調冷凍年格力與美的的PK大戲是否會再次上演,誰將是空調霸主?我們翹s*以待。
關鍵詞4
“旺季不旺”
事件回顧:今年5月,商家扎堆營造“漲價”前的z*后搶購機會,1級1P節能空調價格不到1500元,大1P機型也只需要1999元,不過,消費者對此似乎并不買賬,依舊處于觀望狀態,空調銷量難以實現環比翻番。
點評:政策的刺激作用和商戶的叫賣并沒有在5月份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欲望。5月份大半日子都處于陰雨天氣,z*能釋放消費力的周末往往被大雨所阻,直接澆滅了傳統空調旺季的“火氣”,造成了“旺季不旺”的局面,同時,也為6月的爆發性泄洪埋下了伏筆。
關鍵詞5
空調新政
事件回顧:從今年6月1日起,空調新能效等級與空調節能惠民補貼新政正式實施。與現行的標準相比,空調能效限定值提高了23%左右。按照新政,新的1、2級能效空調也僅能享受150~250元的銷售補貼。
點評:每次技術標準的提高都會帶來新一輪的洗牌,競爭的結果也是“強者愈強,適者生存”。兩項空調新政的實施,在客觀上給家電產業多年來結構升級的難題帶來了指引。
受此影響,各品牌間的市場份額變動在所難免。目前,高能耗空調基本清理完畢,誰將成為能效標準提升后的z*大贏家,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詞6
“賣瘋了”
事件回顧:36℃、38℃、40℃,今年6~7月份,全國氣溫持續升高,這使全國空調市場出現了銷售井噴。盡管相比6月份,7月份的空調價格已普遍上調100~300元不等,但是一談到這段時間的空調銷售,大多家電賣場的負責人均用“賣瘋了”來形容。
點評:商家再響的“吆喝”也比不上高溫天氣發揮的作用大,天氣一熱,空調銷售立馬升溫。“被逼著買空調”成了市民抗暑的一大景觀,然而,在酷暑之下各品牌空調“賣瘋了”之際,空調的售后服務質量問題也發展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的統計表明,今年關于空調的投訴,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務不周到、制冷效果差、安裝不及時等方面,如何免去消費者的后顧之憂,應引起相關企業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7
“狼來了”
事件回顧:從今年6月開始空調市場試探性的漲價,到6月中下旬千元1級能效空調的基本絕跡,再到7月受氣溫攀升影響引發的新一輪價格上漲,以及在z*后8月空調戰的收官之際,空調價格200~500元不等的再度上調,叫囂了N久的“空調漲價”,這次真的是“狼來了”。
點評:從4月開始,廠商關于空調漲價的呼聲就沒斷過,但直到6月,才是真的“狼來了”,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空調漲價,好比“溫水煮青蛙”。考慮到消費者的接受能力,空調漲價出現“臺階”式的數波上漲,并非一步到位。
對于新冷凍年的空調價格,業界普遍認為,除原材料上漲、入市門檻提高、國家補貼減少等因素直接導致空調產品出廠成本的上漲外,激烈的市場競爭也促使各空調企業在技術方面加大了投入,因此,大幅降價的可能性不大。
關鍵詞8
8160萬臺
事件回顧: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空調冷凍年內銷出貨近4460萬臺,同比增長44%。外銷出口總量接近3700萬臺(含除濕機),同比增長近36%。
點評:2010空調冷凍年,空調銷售行情的火爆大大出乎行業年初的判斷,內外銷出貨均以超過預期的增長共同創造了全年8160萬臺不可思議的產業規模。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空調海外出口似乎成為一個被人遺忘的話題。事實上,海外出口卻是一個支撐國內空調產業規模化擴張的重要支柱,2010空調冷凍年,內外銷快速復蘇,再次表明“內外兼修”才是制勝王道。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