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易受到溫度、碰撞等條件變化影響。建立高效的農產品保鮮物流體系,有利于減少流通過程中的損耗,提高農民收入并滿足消費者對新鮮農產品的需求,日本在戰后逐漸建立起一套較為成熟的農產品保鮮物流體系。
一、日本農產品保鮮物流的主要形態和流程
農協和中央批發市場是日本現在的農產品主體流通渠道,約占流通總量的60% 。農產品生產者主要為中小農戶,產品多為一般檔次。其流程如下:農戶收獲產品后送至農協,在農協進行預冷處理并分揀包裝后,通過冷藏卡車等送至城市大型批發市場。產品進入批發市場馬上進行拍賣,售出后通過冷藏卡車運送至中間商或零售商的冷藏庫,直接擺上柜臺。
零售店與簽約農戶問的產銷直送模式約占流通總量的20% 。生產者多為大規模農戶,產品中高檔、特產品較多。農戶收獲后,經簡單分揀包裝,直接通過冷藏卡車送至零售商的冷藏庫或店頭。
網上直銷、郵購等元店鋪直銷約占流通總量的15% ,產品以特產類為主。農戶直接接受消費者訂貨,通過速遞或郵局系統的小型冷藏箱送至消費者。
此外,近年來興起的農產品直銷店系統約占流通總量的5% 。由農協提供銷售店鋪場地和信息、結算系統等基礎設施,農民直接將產品擺放到店鋪內并自行定價。店鋪多處于產地附近,一般只有簡單包裝,并不使用冷鏈系統。
二、日本保鮮物流主要應用技術
為保持農產品的鮮度,需要根據不同產品和流通形態的特點,在收獲、運輸、存儲等各個物流環節綜合運用各類技術。
(一)冷鏈系統是農產品保鮮物流技術的核心,主要涉及預冷、冷凍冷藏運輸和保溫倉儲等環節。
1. 預冷是指在農產品收獲后立即對其進行迅速降溫處理,通過預冷處理可以控制產品的呼吸作用和水分蒸發,防止有機酸、維C 等營養成分減少,抑制細菌繁殖,以達到維持產品色澤、防腐以及防止水果類過熟等保鮮效果。日本國內較為普及的預冷方式主要如下:
(1) 強制通風預冷:向預冷庫內吹冷風進行冷卻。建設費用較低、可應用的農產業種類較多,但冷卻過程較耗時,冷卻不均勻。
(2) 差壓通風預冷:在容器兩側制造氣壓差,向容器內部灌輸冷氣。建設費用處于強制通風預冷和真空預冷之間。冷卻速度快于強制通風預冷,且冷卻效果均勻,但有些農產品使用此法將發蔫。裝貨時需要耗費一定時間。
(3) 真空預冷:將農產品放入減壓室,促進內部水分蒸發,從而制冷。冷卻速度快,效果均勻,但無法冷凍體積大、表面積小的水果。建設費用較高,多需要另建冷庫。
(4) 冷水預冷:向農產品潑冷水,或將其浸泡其中以制冷。冷卻速度較快,但不適于不能浸水的產品,多需要另建冷庫。
2. 冷凍冷藏運輸是冷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涉及保溫卡車、集裝箱及保溫箱技術等。
現在日本大部分易腐農產品已絕大多數使用保溫卡車及保溫集裝箱運輸,部分高檔農產品還利用空運縮短流通時間。如清早收獲的鮮魚、高檔水果等,當日就能出現在東京百貨店的柜臺上。
(二)保鮮包裝
根據不同產品和流通形態的特點,采用適當保鮮包裝技術。對土豆、洋蔥等不易腐爛的蔬菜類等,可采取簡單包裝,通過容器內部的空氣循環即可控制發霉和腐爛。并盡量擴大運輸規模,提高運輸效率,發揮規模成本優勢。在網上訂貨或郵購等小規模農產品流通上,使用泡沫塑料加制冷劑等冷藏包裝。對優質高價的農產品可采取特殊包裝。如日本在櫻桃、桃、草莓等易碰傷水果的包裝上廣泛使用緩沖材料,并使用特制的保鮮箱,吸收水果散發的乙烯成分,控制水果過熟。此外,配合冷藏運輸,有時需要使用泡沫塑料包裝,在包裝內直制冷劑。
采用可多次循環使用的運輸容器可有效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日本在農產品運輸上廣泛使用標準尺寸的折疊式運輸箱,運輸時可疊加擺放,卸貨后可折疊起來不占用運輸空間,且可多次循環利用。
(三)保鮮倉儲
冷凍冷藏倉庫是保鮮倉儲的基礎,此外z*近一些配合冷凍冷藏的技術開始推廣,較為普及的兩種方法如下:
氣調貯藏( controlled atmosphere,簡稱CA 儲藏):使用氮氣或二氧化碳抑制呼吸作用,以達到保鮮效果。
干制保藏:采用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對食品或食品原料進行脫水處理,使其水分降低到不致使食品腐敗變質的程度,從而達到保鮮目的。
三、日本政府對農產品保鮮物流的支持情況
日本政府對農產品流通的支持主要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如直接提供資金,完善公路交通網,在各地建立大型批發市場、預冷倉庫、冷藏、冷凍倉庫等設施。日本此類設施的初期投資往往由政府全額出資,建成后委托農協組織或公共機構經營維護。
對農產品保鮮物流體系研究提供資金支持也是政府支持的重要方面。日本政府長期通過國家預算向各國有農業研究所提供項目經費支持,給地方政府也對地方性研究機構提供資助。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