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新風量有助于改善室內空氣品質,而單純從能源數量的角度分析,節能又要求減少新風量,表面上看是一對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即如何在確保良好的室內空氣品質或者至少能夠被在空調房間的人們可以接受的室內環境條件下,盡可能的節能,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相關領域人們共同關心的焦點之一,也是當前對室內通風界z*重要的挑戰。
從對室內空氣污染物的控制策略來看,可以包括源控制(移去污染源);通風控制(引入清潔空氣進入被污染空間,稀釋已污染空氣并及時排除已污染空氣)和消除控制(通過物理、化學的手段控制污染物)。目前解決室內空氣品質問題的主要方法還是通風控制法,但風量大畢竟導致室內風速增大,能耗(風機、水泵、新風處理機組和冷熱源等)增加。建筑的冷暖提供方式和暖通空調系統與設備的設計、安裝和控制運行也應該符合室內空氣品質的要求。例如主要設備和控制方案要具備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實現有效的溫度控制和濕度控制,不適應采用定流量(風量、水量和冷熱量等)的場合應該選用變流量方式;要避免設計失誤(換季節、跨季節和部分負荷的考慮)都會造成通風率過高和過低,影響室內空氣品質。
新標準在保留通風設計的兩種方法(通風率法和室內空氣品質法)的同時,考慮了采取措施,對暖通空調設備和系統提出了明確要求,以利于滿足可接受的室內空氣品質和減少能源消耗。
通風率法(VRP,ventilationrateprocedure)即向空間提供一定質量的通風量以獲得可接受室外室內空氣品質,一般不允許減少室外空氣量,即給出了空間所必需的通風率和各種空氣處理的方式,是基于生理考慮、主觀評價和職業判斷而得出的一系列表格。這里保證室內通風的有效性是關鍵。
室內空氣品質法(IAQP,indoorairqualityprocedure)即通過控制空間內已知的、標準中列出的污染物以獲得可接受的室內空氣品質的方法,可以用于對通風率法的變型,但未給出通風率和空氣處理方式。例如采用空氣凈化的方法,通過過濾系統和空氣再循環系統的使用,允許減少在通風過程中的新風量。這種方法提供了減少暖通空調系統的運行成本的方案。
該方法需要考慮現有污染物的性質、室內污染源的散發率、污染物的z*大允許濃度、送風源中特定的污染物濃度,往往采用消除或控制室內污染源的散發量,增強新風的稀釋效應,提高室內換氣效率。這里要求能合理地處理工作區與整個空間區域的關系,關注熱濕負荷、新風負荷和氣流組織的合理處理方法。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