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需求就是那么多,消費一直在萎縮。雖然7月中旬開始的這一輪持續高溫天氣,似乎成為不少空調廠商的“大救星”。但智家電需要提醒的是,不管天氣怎么高溫、暴熱,這也拯救不了空調產業了,降價更是徒勞。
天天盼天熱,可以說是當前空調廠商們z*普遍的心態。盡管一直在講產業升級刺激需求,但空調行業的市場放量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靠天吃飯”。尤其是在旺季尋求爆發,更是如此。特別是在2018年度,房地產限購政策、原材料價格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空調行業甚至可以說是有點“涼”。
過去的2017年度,空調市場放量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旺季爆發的基礎上。今年的空調市場需求持續釋放,整體價格和市場也趨于平穩,更重要的是消費萎縮相當明顯。但是,行業卻面臨巨大的壓力,一方面是“旺季賣空調純靠天氣”的狀態,另一方面則是行業高庫存風險。
“3月-6月初整個行業都在備貨,沒有感覺到市場淡,到了6月中旬,終端零售動力不足,就明顯感覺到市場冷清了。”在大多數家電品類銷量不振的情況下,提升均價,向高端轉型,已經成為一個大的趨勢。但只有在空調第一線的業內人士才知道這種困難。低價產品走的多,價格稍微提高,量就上不去了。特別是在618促銷小高潮過去之后,整個空調市場陷入沉寂。
之前,就有數據預測空調庫存突破4000萬套,高庫存本身就是價格戰發生的催化劑。加上如此高庫存如果在這一旺季無法消化,甚至會影響2019年度開盤。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業內人士擔心,接下來整個行業將會打響一場價格戰。
事實上,z*近兩個月來行業價格體系也正出現松動。之前促銷就有千元空調出現攪局,一線品牌雖然沒有直接降價,但是終端活動不斷,雙線空調旺銷、雙線萬人搶空調、超級品牌團、滿千減百等促銷和優惠力度,也是相當于變相降價。
這邊是巨大庫存和不活躍的市場需求下,引發價格戰的隱憂;另一邊則是仍然高企的原材料價格成本。除了產業鏈上游銅、塑料等成本占比90%的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外,人力、物流、倉儲等也在快速增長。原本空調行業的利潤就已被壓縮,如果真的開打價格漲,無疑雪上加霜。
都知道價格戰“殺敵一千自傷八百”,透支消費者購買力,削弱企業利潤,不利行業發展。而且,終端市場的疲軟低迷也并非簡單降價促銷就能解決的。但面對當前的形勢,再談加速轉型升級,以品質化、變頻、高能效、智能化、健康化、差異化帶動消費升級,以“硬著陸”手段推動反彈,似乎有些不現實。畢竟產業轉型并非一朝一夕完成,遠水難解近渴。
所以,當下的空調行業面臨一個尷尬:到底要不要調整價格?如何調整?會有什么后果?進退兩難。在2018年度即將收官之際,能z*快解決問題的大概還是“天氣”。但是,給很多空調廠商當頭棒喝的是,高溫暴熱天氣也拯救不了空調業。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