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如果相安無事總是風平浪靜,空調市場就不再是空調市場。隨著夏季來臨,意味著空調行業的傳統旺季悄然而至。然而,今年的空調行業卻一反常態。近日,上游財經—重慶商報記者走訪市場獲悉,空調一哥格力宣布“5.20全城搶格力”拉開了促銷大戲, 5.19~5.20這兩天,格力推出7.7折購20萬套特價空調。隨后,美的則以美的集團50年慶為由,于5.18~5.20推出了50萬套空調,價格低至7折。奧克斯、海爾等多家空調企業也紛紛跟進。
【市場現象】
空調跌破千元 價格戰“重出江湖”
5月18日,記者走訪市場看到,南坪蘇寧賣場內促銷的宣傳畫隨處可見:“預存20倍翻、999元特價空調瘋狂搶, 中央空調0元精工安裝、支架免費”。據悉,此次空調節,蘇寧999元超低價爆款空調就投入1萬臺。
幾乎同一時間,國美重慶門店內,隨處可見“5.20全城搶格力,低至7.7折,僅此2天”的促銷展板。美的空調專區也貼著“50萬套空調,價格低至7折”的宣傳語。
除了價格直降,空調買柜機還可送掛機。如購買格力I尊、I尊Ⅱ系列柜機,送1.2P變頻U鉑掛機(絲綢紅);購買海信男神X柜機,加399元送1.2P一級能效女神掛機。
作為空調業的三大“霸主”格力、美的、海爾紛紛拋出大力度促銷,海信、奧克斯、TCL等品牌也紛紛跟進,個別品牌打出了“優惠不止7折”的宣傳語。
除了價格廝殺之外,蘇寧推出以舊換新、30天包退365天包換,送裝同步,遲到就賠,買貴就賠等。國美則提供了20公里內免收遠程安裝費、免費支架、免本機充氟費等空調“八免”安裝服務。
促銷單“滿天飛”的背后,一場一反常態的空調“價格戰”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降價原因】
“淡季壓貨”邏輯 空調庫存再破4000萬套
記者注意到,從產業鏈上游來看,銅、塑料等在家電企業成本結構中占比達90%的原材料,價格都在蹭蹭上漲,其中,銅指數漲幅高達30.9%,人力成本、物流成本、倉儲成本等也在快速增長。這對于利潤本來就很薄的家電行業而言,可謂雪上加霜。
成本高企,又時值空調銷售旺季,為何各大商家卻逆勢促銷?業內人士稱,業已形成的巨大庫存無疑是懸在空調行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
“歸根結底,還是在于巨額庫存。” 奧維云網相關人士分析,奧維云網發布的z*新數據顯示國內的空調庫存已達到3700萬臺, 3月底則突破4000萬臺。
4000萬套以上的庫存是什么概念? 按照行業統計,這是國內將近一年的銷售總量,也就是說行業從現在起不再生產,4000萬套到今年銷售季結束都難以消化掉。
與此同時,奧維云網(AVC)數據還顯示,2018年1-2月,空調零售額總計126億元,同比下降4.0%,零售量320萬套 同比下降11.7%。盡管3月份力挽頹勢,促使整體市場量額齊升,不過較2017年Q1的零售額同比下滑了17個百分點。且行業均價相比上月下滑明顯。這意味著,回暖的銷量不過是促銷換來的。通過“月返、季返、年返”等政策性補貼,層層推動空調經銷商的“吃政策備貨”。
一位不愿具名的經銷商表示,空調業歷來是“淡季壓貨”營銷模式,空調廠商意在通過壓貨的方式提前在淡季鎖定市場和商家,從而在旺季才能實現“臨門一腳”的大批量銷售量。但一旦預期旺季未到,終端又賣不動,資金已經變成庫存。
中怡康分析師劉龍稱,回s*2017年前三季度,夏天天氣酷熱,零售火爆、內銷出貨猛增、多家品牌積極擴充產能,但在第四季度則已出現拐點,空調市場由熱轉冷。
業內人士認為,在透支未來需求、房地產限購政策、原材料價格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2018年行業進入換擋期,寡頭趨勢會愈加明顯,“價格戰”也將更為頻繁。
【趨勢影響】
空調行業面臨洗牌 今年將進入調整期
家電業的發展似乎是有輪回的。回顧空調業價格戰z*“瘋狂”的時期是2003年左右。彼時,999元的空調滿大街。2000年,中國空調品牌大約400家,可謂鼎盛。不過,品牌混戰、諸侯爭霸,也使得當時的空調產能嚴重過剩。為搶占市場份額和消化庫存,格力、美的為s*的空調品牌從2000年正式拉開“血洗行業”的價格戰大幕。
2003年,空調品牌下降到140家左右,2004年市場主要活躍品牌僅為50家左右,2009年這一數字減到29家,至2012年后,能夠聽到聲音的品牌僅余10多家。10年的時間,空調品牌淘汰率達到了90%以上。
不過,由于近年空調市場看好,眾多投資者“卷土重來”。如創維、康佳等彩電品牌還紛紛宣布跨界,布局空調產品,以補齊在整體家電上的短板。業內有粗略估計,2018年空調業的品牌又回到了10幾年前,品牌又回升至200個。
業內人士,一旦市場看空,格力、美的等巨頭極有可能再次打響更為“血腥”的價格戰。
“空調行業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彩電行業。價格戰動輒近千元的降價,會使空調利潤越來越低。一些實力不濟的中小廠商或許會被淘汰出局。” 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劉步塵說。
盡管,不少家用空調也迎來8年的換新季,數據統計,全國現有1.26億臺家用分體空調需要進行換新,但是,分析機構依然認為,今年空調業行情不容樂觀。
中怡康預計,盡管2018年空調替換率將達到58.7%,但空調市場零售額將出現同比5.0%的下滑,零售額達到1890億元。對于下滑的原因,中怡康時代副總經理彭煜稱:“s*先,2018年空調市場不會再享受房地產市場紅利,從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去年10月當月房地產銷售面積已經開始同比為負數了。這將給市場帶來負的影響。與此同時,近兩年行業大漲提前收割了大量低端市場的新增普及需求,這會導致2018年新增普及需求也會降低。此外,近兩年天氣暴熱,而發生第三次暴熱天氣的概率極低。”
【應對措施】
聚焦智能空調市場 升級產品探尋新增長點
劉步塵表示,空調行業健康發展有賴于行業的融洽度。空調行業打價格戰,這不僅不利于生產廠商充分回籠資金,對空調研發生產也存在不利影響。頻繁的價格戰只會讓空調商身陷泥潭。長此以往,經銷商、尤其是代理商將利益受損。同時,也將透支消費者的購買力,削薄商家的利潤空間。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不少空調企業已經加速轉型升級,將目光聚焦在變頻、高能效、智能化、健康化。
例如,美的z*近發布的天行系列、舒適星系列、智能王柜機系列等空調新品,無一不主打智能化。海爾集團2018冷年開盤會上,也將新品焦點鎖定在“智能”和“自清潔”兩個領域;TCL空調也表示,2018主推新品是圍繞智能高端化進行調結構,輔以健康功能等。
事實上,智能空調近幾年銷量占比也在逐年大幅提升,并逐漸占領了主流市場。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智能空調市場規模已占總量的20%,銷售額占比接近25%。2017冷年內上市智能空調銷量占比約80%,上升趨勢繼續保持。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