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申城空調銷售迎來高峰,,雖然空調銷量猛增,但大多數消費者面對低能耗的環保空調“毫不待見”,依然選擇能耗相對較高但價格更實惠的空調。為何消費者對環保空調的補貼“不買帳”,無法“傾心”于環保省電、高節能的產品呢?
市民稱節能空調補貼“杯水車薪”
七月以來,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家用空調銷售量持續攀升。某家電賣場銷售員透露,該賣場僅空調的銷售額一日可達40至50萬,其中z*大一部分銷量來源于三級能效空調。所謂的“等級能效空調”實際上是對空調制冷能力的一種劃分。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規定,現在市場上銷售的空調按能效分為1級、2級、3級,其中,1級是能效z*高、z*環保的。
在7月5日的走訪中,對于政府補貼的低能耗空調銷量不容樂觀。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消費者更愿意接受價格實惠并且正在促銷的產品,對于節能環保的考慮往往放在次席。他說:“有時候,市民并不是不了解環保、低能耗產品可以節省更多電費,而是這些低能耗產品的價格真的居高不下。”
一款1級能效的普通品牌空調售價約在6、7千元,而3級能效的空調售價則要便宜許多,約在2、3千元。政府部門從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購買節能家電產品的補貼z*高為400元。對于空調購買來說,簡直“杯水車薪”。
大家都表示會購買價格低廉的3級能效空調。原因是,雖然1級能耗空調節能環保,但價格實在過高。銷售人員也表示,價格原因是制約消費者選擇的主要因素。
節能空調省電遠不及本身“高價”
如果分別購買同品牌的兩款低能耗與高能耗產品,價格相差在3000元左右。如空調開足夏季三個月,每天開八個小時并采用白天的電價核算,一個月省下的電費為50元左右,三個月約為150元。即使再加上冬季的用度,選用低能耗空調要整整十年才能夠省回當時購買時多付的3000元。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消費者的選擇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今年,政府對于空調企業的補貼減少,而生產企業的成本卻在上升。這就導致了環保節能空調的價格始終降不下來。那買單的自然還是消費者。
想要增加這些低能耗空調的銷量,法寶不外乎使銷售價格降低,對市民更具有吸引力。降低銷售成本有兩種方法,一則,生產企業能降低空調制售環節上的成本,二來,相關部門也要進一步調整對生產企業的補貼。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