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網快訊:“無論‘燃煤供暖縮短北方人壽命’的爭論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人民迫切需要一種更健康的供暖方式,供暖變革迫在眉睫。”——尹會淶
爭論:“北方人因空氣污染減壽5.5年”
7月8日,一則由網絡爆光的“因煤炭供暖北方比南方人少活5年半”的消息在國內外引了起軒然大波,該報道引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環境經濟學教授格林斯通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結果,稱近幾十年來,中國北方人的人均壽命比南方人至少少5.5年,而罪魁禍s*則是北方燃煤供暖引起的嚴重空氣污染。
該研究表明,如果人體長期暴露于污染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每上升100微克/立方米,平均預期壽命將縮短三年。按照北方地區總懸浮顆粒物的水平,即冬季大量燃煤供暖使得淮河北岸空氣中的總懸浮顆粒物比相鄰的南岸跳躍性地高出200微克/立方米,中國北方五億居民因嚴重的空氣污染平均每人失去5.5年壽命。
就在該報道引起網絡熱議時,10日,中國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針對該研究作出正面日回應,回應稱上述結論缺乏實證,有失偏頗,“沒有大量樣本得出這個結論不可信”。 劉志全在回答中新社記者提問時表示,雖然煤煙污染所排放的重金屬、細粒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物質一定會影響人體健康,但至于對壽命時間的影響,目前還沒有充分證據,國際上就該數值的算法存在較大爭議,且需要長期觀察。 本文來自暖通空調在線網站
但也有業內專家表示,由于這份報告的基礎數據是采自1980-2000年,缺乏近年來PM2.5的污染數據。因此,或許情況比壽命縮短5.5年還要嚴重。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呼吸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也表示,與八九十年代的大顆粒物相比,如今PM2.5的微細懸浮物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更加嚴重的傷害。
事實:“人民迫切需要健康的供暖方式”
針對該研究的系列報道,不少網民紛紛表示不安,稱 “燃煤供暖”是用生命在供暖,并督促有關部門應加快推進供暖方式改革的步伐。
對此,被業內譽為“中國健康采暖第一人”的黑龍江省人大代表尹會淶表示,無論是“少活5.5年”,還是更長或更短的時間,其問題的關鍵還在于何時,如何來改變燃煤等傳統供暖對環境和人體產生危害的現狀。 暖通空調在線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供暖早已是民生基本需求,而傳統供暖方式造成的環境污染和危害人體健康已成不爭事實,雖然將其危害量化到具體的某一數字未必有足夠依據,但事實表明,的確到了給我們自己敲響警鐘的時候了,特別是在‘全民供暖’時代來臨的背景下,人民更加迫切需要健康的供暖方式。”尹會淶告訴記者,“勿讓溫暖傷及民心,供暖變革,已經迫在眉睫!”
據有關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已有十余種新型供暖方式可實現低碳健康供暖,如電熱地膜供暖系統等智能化電采暖產品,已逐漸成為我國供暖的發展趨勢。在山東榮成某大學校區,其采用的電熱地膜供暖系統不僅實現了零污染、零排放,更以其智能化控制等優勢每年可為該校節省近60萬元供暖費用。 此文來自EhvAcr在線
而隨著“南方供暖”的興起,供暖對大氣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受到民眾關注,相信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以及眾多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不會再聽到“燃煤供暖縮短南方人壽命”這樣的報道,而溫度與健康,也不再是人們左右為難的選擇題。

及時了解z*新資訊信息,把握行業動態!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