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能減排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作為可再生清潔能源,地熱能也會在不久的將來被納入“十二五”能源規劃。制冷快報報道,國家初步計劃在未來五年,完成地源熱泵供暖(制冷)面積3.5億平方米,預計總市場規模至少在700億元左右。對此,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常務理事李元普分析指出,預計“十二五”期間,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將掀起新一輪高潮,不止地源熱泵設備制造和銷售行業會進一步發展,有關地熱利用的能源服務產業也會獲得長足發展。
地熱能是一種新的潔凈能源,在當今人們的環保意識日漸增強和能源日趨緊缺的情況下,對地熱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青睞。其中距地表2000米內儲藏的地熱能為2500億噸標準煤。全國地熱可開采資源量為每年68億立方米,所含地熱量為973萬億千焦耳。在地熱利用規模上,我國近些年來一直位居世界s*位,并以每年近10%的速度穩步增長。
據了解,運用地熱能z*簡單和z*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這些熱源,并抽取其能量。地熱能是可再生資源。地熱能特別是淺層地溫能開發已經納入到“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未來五年,計劃完成地源熱泵供暖(制冷)面積達3.5億平方米。
“如果按每平方米投資200元推算,意味著未來五年時間,整個地熱能開發利用的總市場規模至少在700億元左右。”李元普說。僅就目前市場來看,全國地源熱泵市場銷售額已超過80億元,并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同時地源熱泵系統的初裝費也大幅度下降,由z*初的每建筑平方米400—450元降低到目前的220—320元,公眾對地源熱泵的認知度也有了很大提高。
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我國應用淺層地溫能供暖制冷的建筑項目2236個,地源熱泵供暖面積達1.4億平方米,80%的項目集中在北京、天津、河北、遼寧、河南、山東等地區。在北京,利用淺層地溫能供暖制冷的建筑約有3000萬平方米,沈陽則已超過6000萬平方米。
“預計到2015年全國地熱能利用總量相當于6880萬噸標準煤,屆時占我國能源消耗總量的1.7%。”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司長關鳳峻說。
據初步估算,全國287個地級以上城市每年淺層地溫能資源量相當于95億噸標準煤,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可利用熱量相當于每年3.5億噸標準煤。如果能有效開發利用,扣除開發利用的電能消耗,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5億噸。
“全國12個主要地熱盆地地熱資源儲量折合標準煤8530億噸,全國2562處溫泉排放熱量相當于每年452萬噸標準煤,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每年可利用熱量相當于6.4億噸標準煤,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3億噸。我國大陸3000米至10000米深處干熱巖資源相當于860萬億噸標準煤,是我國目前年度能源消耗總量的26萬倍,潛力巨大。”業內相關人士介紹。
地源熱泵一機多用,應用范圍廣。地源熱泵系統可供暖、空調,還可供生活熱水,一機多用,一套系統可以替換原來的鍋爐加空調的兩套裝置或系統;可應用于賓館、商場、辦公樓、學校等建筑,更適合于別墅住宅的采暖、空調。配合國家相關的推廣政策,相信地源熱泵的發展會越來越好。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