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一個多月前的4月30日,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制冷學會理事長江億非常激動,他在當天舉行的全球制冷技術創新大獎賽頒獎儀式(中國)上毫不掩飾自豪之情地說:“這一成績充分表明了我國在制冷領域的創新能力、研發和制造能力已經站到了世界最前列,我們已經初步完成了從制冷大國向制冷強國的轉變。”
能讓這位制冷行業的泰斗不吝溢美之詞來夸贊的,是格力電器-清華大學聯合團隊榮獲全球制冷技術創新大獎賽最高獎的成績。除了他之外,對該成績大為贊賞的還有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王毅,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等全球環境、氣候、制冷暖通領域內的多位頂流,而所有的故事要從2018年說起。
一項史無前例的創新挑戰賽
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哪怕是業內專家都認為這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說是創新挑戰賽但更像是極限挑戰賽。2018年11月份,《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使命創新聯盟(Mission Innovation)、美國落基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 Institute)聯合印度政府共同發起了全球制冷技術創新大獎賽(簡稱“大獎賽”)。
該賽事旨在探索突破性創新制冷技術,將家用空調的碳排放降低至當前水平的1/5以下,其中碳排放包括空調的電網用電量產生的碳排放和制冷劑排放產生的碳排放。該大獎賽獲得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經濟論壇、美國ASHRAE、中國制冷學會等全球共24個協會/組織的推廣支持。
2019年2月26日,該大獎賽在中國啟動。在全球范圍內,一共有來自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2100多支團隊報名參加此項賽事,139個團隊入圍決賽。而前8強中唯一的中國團隊,就是后來獲得最高獎的格力電器-清華大學聯合團隊。
此次大獎賽對參賽團隊及其方案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即制冷技術產品對氣候影響要減少80%,還將兼顧舒適性和市場化經濟效益,這對于家用空調產品而言,是一種極限化的挑戰。
所有參賽團隊的解決方案及產品在印度實際使用場景、現實工況條件下進行比拼,而且是31天24小時不間斷持續運行,同時在實驗室進行了印度典型氣象條件下的全年耗電量的模擬測試。在這個過程中,格力電器-清華大學聯合團隊針對印度典型的城市氣候參數,提出的“零碳源”空調技術方案及產品,成功入圍決賽并最終奪冠。
江億院士在4月30日的頒獎典禮上說:“我們一塊見證了以前認為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奇跡發生了,這回通過這次大賽,格力和清華大學聯合團隊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實實在在實現了以前認為不可實現的家用空調的高效節能低排放的非常好的目標。”
從制冷大國成為制冷強國
盡管國內空調市場近年來已經步入了存量化競爭周期,但是在全球范圍內,空調產品的需求量還將進一步擴大,從最近幾年各個大型家電及空調制造企業的出口數據也可以看出,海外空調市場規模化突破空間非常巨大,而且還存在著大量的空白區域,尤其是在印度、巴西、墨西哥等等市場,氣候條件和不斷向上的經濟發展趨勢決定了后期豐富的市場機會。
據公開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50年全球家用空調產品的保有量將突破45億臺。不過,隨著空調產品的快速普及,對氣候環境、節能減排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到2100年時候,僅空調增長量將造成全球升溫0.5攝氏度以上。據測算,全球制冷設備占全球用電的10%左右,因此制冷技術的進步對于節能提質增效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如何降低空調產品的能耗、提升制冷制熱效率、減少對氣候和環境的破壞,已經成為了全人類的大計。在這方面,中國的空調制造企業是責無旁貸。按照2020年全球市場的產銷規模,80%以上的空調產品均有中國企業輸出。中國不僅僅是空調市場的制造中心,同時還是世界范圍內最大的空調需求地。無論是產能釋放還是內需規模,我國的制冷大國形象非常突出。
只是,中國空調產業的制造和市場體量的核心地位與技術、品牌的全球印象并不對稱,在巨大的產量和銷售量的背后,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技術能力還沒有獲得全球消費者的完全認可,即便是在專業領域,中國企業的外在印象是規模很大但技術能力未必就很強。
此次格力電器和清華大學聯合團隊獲獎方案完全顛覆的外界對中國企業的舊有印象,格力電器“零碳源”技術在實際使用場景中戰勝了大量耳熟能詳的跨國公司和技術團隊,所以才有了本文開篇處江億院士的那句激動人心的話,同時他也提到:“這更加充分的證明,中國確實能夠在全球制冷行業應對氣候變化事業中發揮關鍵的引領作用,意義重大。”
據了解,格力電器在全球制冷技術創新大獎賽上奪冠的創新“零碳源”空調技術,集成了先進蒸氣壓縮制冷、光伏直驅、蒸發冷卻及通風等技術,能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自然冷源。采用該技術的氣候自適應空調的碳排放(包含空調的電網用電產生的碳排放和制冷劑排放產生的碳排放)低于當前傳統空調的1/5。根據大獎賽主辦方測試結果,格力“零碳源”空調的碳排放相對傳統空調降低了85.7%,僅為當前傳統空調的14.3%。
2025年之前格力獲獎空調產品將投放市場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據董明珠透露,格力電器此次獲獎的零碳源技術于2012年就開始著手研發,目前該技術及其相關成果已經成果服務于全球6000多個項目。通過此次大獎賽,也從另外一個側面驗證了格力一直以來堅守的自主創新技術研發模式所形成的對核心技術的掌握能力。
由于格力“零碳源”空調碳排放僅為眼下傳統空調的14.3%,這將推動全球空調制冷行業向低碳方向邁出關鍵一步。眾所周知,我國已經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格力“零碳源”可給碳中和目標提供極大助力。
另據大獎賽主辦方預測,至2050年如果普及碳排放低至傳統空調1/5的技術及相應產品,屆時有潛力實現累計全球碳減排放達1000億噸,這相當于1160億棵樹100年的碳匯量,也相當于中國森林總碳匯量的3倍;而且,還有望在2100年減少全球溫升0.5攝氏度。格力“零碳源”技術的社會意義、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也因此,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在4月30日的頒獎典禮上說到:“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中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進步,沒有技術突破,特別是沒有核心技術顛覆式的突破,就沒有標準水平的不斷提升。”在這方面,格力“零碳源”技術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范。
將已經被現實驗證的創新技術和產品進行規模化的產業應用、市場普及可能成為了格力電器當下的重要課題之一,筆者進一步獲悉,格力電器計劃將在2025年之前將獲獎的空調產品投放到市場中,這可能會推動全球空調市場的產品格局乃是品牌格局形成新一輪的變革。
筆者還了解到,自十八大以來的九年時間里,格力電器已經在制冷領域實現了十八項關鍵技術的突破,此次“零碳源”問鼎全球制冷技術創新大獎賽,是這種技術能力一種外在顯現。不過,董明珠對此還表示:“這不是我們的終點,只是我們的起點。”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