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眾人皆知,目前中國z*優秀、實力z*強的三家家電企業分別是:美的、海爾、格力。但是,三巨頭的發展路徑、經營模式、企業風格不盡相同,經營結果也有很大差別。
拿2017年三家企業的半年報來說:2017上半年,海爾實現營業收入775.76億元,同比增長59%。格力實現營業收入691.85億元,同比增長40.67%。美的實現營業收入1249.64億元,同比增長60.19%。從營收規模來看,三巨頭的排位和去年沒有變化。但是格力前進的步伐明顯慢于兩位老大哥。那么,三家風格迥異的公司目前的現狀是什么樣的呢?
海爾:大刀闊斧艱難變革
海爾作為中國z*早“走出去”和海外知名度z*高的家電企業,早在十幾年前就做到國內家電龍頭老大的位置,當時的美的和格力營收加起來也不到海爾的一半!
但是到了2012年,海爾集團營收被美的和格力反超,加之快速發展的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沖擊,這些都促使海爾集團掌舵人張瑞敏思考企業未來的發展之路。不久,張瑞敏便主動發起一場堪稱“天翻地覆”的變革,將海爾既有經營模式與組織結構全部打碎,意欲架構一個全新海爾出來。
這場變革的目的是為了找出一種適合于互聯網時代的全新企業管理模式,用張瑞敏自己的話說:“化航母為艦隊”,打破公司界限,實施平臺化轉型,孵化眾多小型創新型公司出來。
這場巨大變革吸引了q*管理學界的目光,歐美商學院的專家們前赴后繼奔向海爾一探究竟。目前,這場變革仍在推進中,還遠未到開慶功會的時候。未來三五年,仍將是海爾艱難變革的推進期。
美的:低調轉型智能制造
美的作為國內家電行業的老大,其發展前景一直備受矚目。美的2017全年總營收極有可能突破2000億元,進一步坐穩老大位置。
近年來,美的一直走多元化發展路徑。這點從近期美的收購的兩家國際企業就能看出來。
2016年6月,美的正式收購東芝家電業務,意在拓展其q*化布局,增加企業的q*影響力,由內生型增長向外延式擴張。一年之后,美的經過重重阻撓,終于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巨頭庫卡90%以上的股份,成為這家世界排名前3的機器人公司的控制人。美的收購庫卡的意義遠大于收購東芝,要知道美的進軍機器人行業的野心早就有了。此次美的收購庫卡,一方面是想快速提升自身的機器人研發與應用水平,另一方面是加速美的向智能制造的轉型。
短期來看,三家巨頭中,美的企業運行更為穩健,未來發展更值得期待。
格力:重營銷輕研發,恐被甩出第一陣營
過去多年來,格力一直是三大家電巨頭中經營質量和專業度z*好的那個,這一點從其盈利能力得到證明。
但是近年來,格力越來越給人以“噱頭大于內容”的感覺。以進入手機行業為例,董明珠吆喝了兩年了,也沒見格力手機在市場上銷售,官方釋放出來的“銷量”更是一變再變。再以價格戰為例,一直以來,格力以堅定反對“價格戰”著稱,但近些年,格力三番五次主動挑起價格大戰。格力電器多年來一直高速增長,到2015年增長戛然而止,并掉頭向下!
過去一直給人以理性、務實印象的董明珠,也變得說話越來越不靠譜,直至成為“話題女王”。幾年前董明珠和雷軍的10億賭局從現在來看,格力全面潰敗,小米則節節攀高,小米生態鏈做得風生水起,并且極有可能挺近BAT之列。格力企業風格的變化和負面新聞的增多與企業現任掌舵人不無關系,如此下去,格力被甩出第一陣營也是早晚的事!
之所以把格力放到z*后講,就是希望通過對比上述兩家,格力可以重新重視產品與技術,減少無謂的話題營銷,對得起那句曾經享譽全國的口號:“好空調,格力造!”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