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隨著中國制造成本的逐日增加,原來以“量”為生的家電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賣的多不一定掙的多,有可能還賠的多!這就是當下家電業的困境。格力與美的作為中國家電業白電的兩大巨頭,他們的轉型可以窺見中國家電業轉型的探索之路。
家電企業進入“智造”時代:格力美的謀求轉型升級
中國制造已逐漸告別低成本競爭的時代,智能制造則成為當下企業轉型升級z*火的選擇,智能家電和智慧家居成為了不少企業新的增長點。
為了搶占這個風口,以格力和美的為例,中國家電企業正在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以“機器換人”的方式改造生產線,把更多科技的元素融入到家電產品當中,讓家電更加智能。
數據顯示,智能家電未來5年將累計帶來1.5萬億元的市場需求。“得益于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中國家電企業的智能制造已經領先于q*。”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執行會長洪仕斌表示。
由“制造”轉向“智造”
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以及中國機器人市場的發展,不少中國制造業企業都走上了轉型升級的道路。
“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也推動了不少的企業開始發力智能制造,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之下,智能家居更是成為了不少家電企業共同的選擇。
中怡康品牌總經理左延鵲認為,隨著中國人口紅利減弱以及工業4.0的推進,中國制造業走上了通過自動化提升效率的時代。“機器換人”在勞動密集型的家電工廠頻頻上演,智能工廠開始出現。
作為白電巨頭的格力和美的在智能制造方面均把機器人作為未來戰略的重點。但走的是不同的路子,格力走的自主之路,美的走的則是引進之路。
“智能制造過程中,無論是自主研發還是收購企業,都是要通過工業機器人增加廠房里的自動化程序,提升自動化的生產水平來實現。”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說。
格力通過自主創造掌握核心技術,進行精益制造,加速在智能裝備和智能家居的發展。
年報顯示,2016年格力在鞏固空調市場現有市場份額的前提下,加速在智能裝備、智能家居模具等領域的產業轉型,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01億元。
自2011年進行轉型升級以來,美的也推進智能制造的發展。制定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的“雙智”戰略,并將此明確為發展的關鍵。此外還成立機器人業務部門,收購了機器人巨頭庫卡。
洪仕斌認為,智能制造離不開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應用場景,雖然中國的智能制造還沒形成產業化的市場前景,但是已經具備發展的根基。
“多元化”成為轉型突破口
事實上,中國家電企業轉型升級的背后是中國機器人市場的迅速崛起。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僅為14978臺,到2016年達到9萬臺,市場規模增長超過6倍。根據工信部發布的規劃顯示,到2020年中國自主品牌的工業機器人年產量將達到10萬臺。
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也逐漸轉向多元化發展,不再滿足于做單一的家電企業。格力和美的已經逐步進入了非家電的領域,格力進入了手機、新能源汽車等非家電領域;美的則通過收購等手段朝q*性的科技集團轉型,布局機器人產業。
2016年7月,格力已正式宣布進入多元化時代,圍繞智能家電和智能制造兩大板塊,從造空調的技術延伸出去,在家電制造等傳統領域邁向縱深,在智能裝備等新興領域進行開拓。
而美的未來將繼續布局新產業,以庫卡為平臺,圍繞工業機器人、商用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進行布局,并拓展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關鍵部件和應用控制的投資。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認為,未來中國的家電企業要發展,就必須要逐步泛家電化,不能只生產家電產品,必須要延伸,企業發展的規模才可能會越來越大。“現在整個中國家電的市場發展已經非常飽和了,如果企業還是局限在家電范疇,未來是很難做大的。中國家電向智能制造轉型意在突破規模限制。”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