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國內空調廠商今年上演了一場又一場好戲。先是美的和格力因專利問題大打嘴仗,隨后格力創始人朱江洪和董明珠又唱起了對臺戲。現在,雷軍也來湊熱鬧了!近日,一款名為“米家全變頻空調”的產品出現在國家3C質量認證的名單中。時隔兩年,小米牽手長虹,再次進軍空調市場。
小米第一次嘗試進入空調市場是在兩年前,當時和美的攜手推出的“i青春智能空調”,但市場反應平平。兩年后,雷軍再戰空調市場,是為了攪混產業渾水摸魚?還是以空調為棋子,下一盤更大的棋?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看看小米進入空調市場的幾個原因,方能揭開其z*終目的:
原因一:空調市場依然有利可圖
企業總是逐利而行,小米堅持進入空調市場,s*先因為空調市場的巨大潛力。翻看2010年以來的空調銷量數據,除了季節波動外,空調銷量穩定增長,2016年z*高銷量達1.599億臺,預計2017年z*大銷量可達1.623億臺。空調銷量增速雖有收窄跡象,但整體銷量仍保持增長,市場需求依然旺盛。
而且2010年以來,空調產銷率累計值長期保持在90%上方的高位,部分時間甚至超過100%,市場預期2018年更會高達101.48。持續保持高位的產銷率,表明空調市場需求程度較高,企業生產的空調基本進入流通領域,供應側偏緊為小米進入留有空間。
原因二:繼續布局小米生態鏈
繼續拓展智能硬件,完善小米生態鏈,是雷軍執著進入空調市場的又一個原因。小米誕生之初,雷軍的野心就不僅在智能手機,而是希望摸索一套模式,完成硬件生態鏈建設,為達成這一目標,截至2016年底,小米共投資了77家智能硬件公司。
借助體外孵化模式,小米智能硬件已經成功覆蓋可穿戴設備、手機配件、VR、車載硬件等多個領域;在家電領域,小米先后推出智能電視、路由器和凈化器等產品。
至于進入空調市場,是小米生態鏈向“白電”領域的重要一步。和眾多其他體外孵化的產品一樣,從智能手機跨界運作生態鏈,小米z*大的短板依然是技術和售后服務渠道,這也是它先后兩次尋求與老牌家電企業合作的原因。
今次,它選擇了和長虹合作,看中的正是這家老牌家電廠商的售后體系和收購美菱后形成的強大技術研發團隊及專利技術,這正是小米欠缺的。因此與長虹合作,會是小米進入空調市場,完善硬件生態鏈的重要策略。
z*終目的:加速建設智能家居
小米的硬件生態鏈不斷延伸,產品數量每年都有增加,盤子鋪的很大,但眾多小米生態鏈的產品基本“各自為政”,產品整合迫在眉睫。為了完成產品的整合,實現小米生態鏈的升級,小米早早瞄上了一個新的領域:智能家居。
過去幾年,小米一直沒有停止布局智能家居,筆者整理了小米在智能家居領域的運作軌跡。
從2014年至今,小米先后在深圳、北京和上海投資智能家居公司,為搭建智能家居平臺奠定基礎。在此期間,小米還投資了智能床墊、智能投影儀和智能路由器等配套智能硬件。而小米第一次和美的合作嘗試進入空調領域,正是其在北上廣三地布局智能家居期間,也就是說,小米堅持進入空調市場,意在為智能家居鋪路。
眾所知周,智能家電在智能家居建設中的位置舉足輕重。小米和美的合作之時,美的集團已經成功覆蓋了空調、洗衣機、冰箱和廚房家電、小家電等眾多領域,由此可以窺見小米的野心。此次,小米攜手長虹再次進入空調市場,是歷史的重現。如果雷軍賣空調是為了布局智能家居,可以預想,小米進入空調市場后,不會和格力等行業大佬硬碰硬,搶占傳統空調市場份額,而會選擇更加細分的智能空調市場,如果成功,則將成為其進一步在智能家電領域開疆拓土的范本。
2011-2020是智能家居的融合演變期,未來一段時間,智能家居領域內的協議和技術標準會開始主動互通和融合。小米堅持進入空調領域,正是希望借助其生態鏈,消除智能家居硬件之間的壁壘,在這個黃金時期搶占智能家居的先機。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