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日前,中國家電三巨頭之一美的宣布計劃在印度浦那投資80億盧布(≈1.235億美元)建設家電制造工廠。該工廠預計可在2018年底投入運營,建設完成后工廠每年可產50萬臺冰箱、60萬臺洗衣機、100萬臺熱水器和其他家電產品。
美的開利印度合資工廠投產
事實上,這并不是美的在印度建設的第一家制造工廠。早在2012年,美的就曾與開利公司達成協議,由美的投資2000萬美元、開利公司投資1300萬美元在印度合資成立制造工廠,建成了美的第五大海外基地。
無獨有偶,另一家中國家電巨頭海爾也十分看重印度市場。2006年時海爾就在印度擁有了自己的工業園區,并在2016年6月宣布擴建工業園。據保守估計,工業園擴建完成后產能將翻兩番,生產產品除在印度本土銷售外還將出口銷往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地區。
印度市場優勢明顯
美的、海爾齊齊奔赴印度建廠,究竟原因何在呢?據筆者分析,可歸納為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低人力成本。截止2016年底,印度擁有13.26億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17.5%,但國家GDP占比僅為世界GDP總額的2.83%。過高的人口基數和相對較低的國家GDP總額意味著印度人均GDP遠遠低于世界人均水平,這也意味著印度擁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美的、海爾選擇在印度建廠,將可z*大程度的享受低人力成本帶來的價格優勢和競爭優勢乃至更高的產品利潤。
年印度人口年齡結構
第二,低人口年齡結構。不同于中國人口老齡化嚴重,印度人口均齡27歲,這意味著在未來20-30年的時間內,建在印度的工廠都可以繼續享受高人口基數帶來的低成本勞動力福利,公司建廠投入的固定資產也將可以得到z*大程度的利用。
第三,高增長空間。就家電行業而言,據美的集團印度分公司提供的數據表明,印度家電市場的滲透率遠低于中國市場,冰箱的滲透率為20%,洗衣機的滲透率為9%,空調的滲透率則更低。滲透率越低就意味著印度市場潛在的可增長空間越高,相較于逐漸接近飽和的中國市場,低滲透率的印度市場顯然是一個不錯的轉移目的地。
基于上述原因,不少專家認為印度正在逐漸取代中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事實上,三星、福特、通用、本田等公司早已經開始了向印度的轉移,紛紛在印度建造自己的新工廠,這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
格力印度建廠缺席
7月1日,印度政府宣布稅制改革,對電子產品征收10%的關稅,此舉再次刺激了電子產品行業在印度建廠的熱情。盡管如此,在美的、海爾都在積極赴印度建廠的情況下,同為中國家電巨頭的格力卻仍舊遲遲沒有動靜。
聯系四年前博鰲論壇上,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的發言“格力不會因為任何地方勞動力成本低就去建廠,只有那里的市場需要格力才會去”,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認為:董明珠并不看好印度市場,或者說現有格力產出已經足以滿足印度市場的需要。
但美的、海爾紛紛赴印度建廠又分明說明了他們對印度市場的發展潛力看好,究竟誰對誰錯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