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3月2日晚,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他即將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關于我國集中供暖沿長江重新劃定南北供暖分界線”的建議。
“南方其實一直處于‘誤會的暖和’之中。”周洪宇認為,國家應從實際出發,將原來南北供暖的分界線“秦嶺—隴海線”南移至長江沿岸,重新劃定南北供暖分界線。1949年以后,按照有關規定,我國采暖地區一般是累年月平均溫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氣超過90天的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南北供暖的分界線是“秦嶺—隴海線”,北方地區集中供暖室溫標準為16℃-18℃。
但近年來,我國南方地區多次經歷“凜冬”。2018年初,強冷空氣急劇南下,江蘇、湖北、湖南等南方地區出現大雪、冰凍等極端天氣。周洪宇坦言,可以說這幾年來,每當歲末年初時,我國南方地區的廣大民眾都在濕冷難熬的寒冬中度過。周洪宇說,隨著厄爾尼諾現象頻繁發生和冷空氣的不斷南下,我國的雨雪分界線早已推到了長江以南,經常造成南方多個省市出現低溫、雨雪、冰凍等天氣,室內溫度經常處于0℃,極端氣溫甚至造成長時間0℃以下。
“由于南方雨水偏多,濕度大,有時看似只有0℃上下的氣溫,實際上遠比北方干冷的-5℃至-10℃都讓人覺得難以忍受。”常年生活、工作在湖北武漢的周洪宇對此感受頗深。事實上,南方已有部分省市率先開展了集中供暖的試點工作。周洪宇介紹稱,武漢從2005年開始啟動“冬暖夏涼”工程,至今已為500多萬平方米內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住宅小區提供采暖、制冷和生活熱水服務,約1.8萬家庭受益。
再如,安徽合肥也實現了分區域集中供暖,采用的是區域能源系統,該系統在歐美國家已廣泛應用。此外,為避免重走北方供暖帶來霧霾等破壞環境的老路,周洪宇建議,南方冬季供采暖不應照搬“北方政府包干模式”,而要鼓勵地方政府與社會力量合作,利用新的科技、環保能源,發展循環經濟能源作為補充。
“國家在規劃建設南方集中供暖工作時,應積極考慮利用核能、太陽能、淺層地溫能等新型清潔能源,減少對煤炭、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依賴,降低能耗,減少污染。”周洪宇說。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