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近日,湖南長沙迎來新一輪的降溫,但家住洋湖的黃仕華女士卻一點也不擔心,因為她家所在的小區已經實現了集中供暖。日前,湖南湘江新區濱江新城智慧能源中心、洋湖生態新城智慧能源中心正式啟動集中供暖,以湘江水為能量源的“空調”,開啟了湖南集中供暖的“春天”。
就地取材 以湘江水為能量源
近年來,關于南方集中供暖的呼聲越來越高,一些城市紛紛布局集中供暖。日前,湖南湘江新區濱江新城智慧能源中心、洋湖生態新城智慧能源中心于15日正式啟動集中供暖,黃仕華就是享用了集中供暖服務的住戶之一。
這兩座智慧能源中心以湘江水為能量源,采用的是水源熱泵技術,即利用地下水或河流、地表的部分河流和湖泊作為冷、熱源,進行能量轉換的技術。“夏天利用地球水體自然散熱后的低溫水作為冷源,冬天利用了地球水體所儲藏的太陽能資源作為熱源,為建筑供冷供熱。”空調技術專家、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李念平解釋。
那么,能源中心是如何用湘江水為用戶供暖的呢?能源中心內有一組離心式加螺桿式熱泵機組24小時不間斷運轉,提取湘江水。在冬季,湘江水溫高于室外溫度,能源中心通過輸入少量的電能提取湘江水中的熱能,制取熱水,把湘江水的熱量“搬”給建筑物供暖。而在夏季,湘江水溫低于室外溫度,水源熱泵抽取湘江水作為冷源,s*先過濾砂石和雜質,通過空調水管將冷氣輸送到用戶家里。湘江水完成供熱、供冷使命之后,z*終通過熱泵循環系統回到湘江。
熱泵
物理轉換 對湘江水零污染
如果說,利用燃煤鍋爐供暖是集中供暖 1.0 時代,柴油和燃氣鍋爐供暖是集中供暖 2.0 時代,智慧能源供暖將開啟的則是全新的集中供暖 3.0 時代。
智慧能源供暖的一大特點就是清潔環保。據中節能先導城市節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負責人杜衛介紹,與傳統的燃煤鍋爐不同,智慧能源中心供暖的過程,是一個物理能量轉換的過程,水源熱泵在用能期間無燃燒、無排煙,不產生廢渣、廢水、廢氣和煙塵,可以說實現了環境零污染。
那么水溫的變化會對湘江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嗎?杜衛回答說,以濱江新城為例,湘江水源熱泵站取水量為5立方米/秒,僅為湘江平均流量的2.5‰。這部分取水量溫度變化5℃,理論來說只讓湘江溫度變化了0.0125℃。記者了解到,由于該技術熱交換的載體是江水而不是空氣,不向空氣傳熱,還避免了傳統空調帶來的城市熱島效應。
“與此同時,集約化的區域供能方式,也可減少能源損耗,達到節能。”中節能先導城市節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岳勁松介紹說,通過一個建在地下的5000平米的水源熱泵能源中心,就可以為濱江新城212萬平米區域的建筑供冷供熱,“普通中央空調占地3000平米的機房,僅能服務50萬平米的建筑,水源熱泵供暖的節地效果非常明顯。
熱泵
備受青睞 全域集中供暖未來可期
據悉,長沙已有700余戶住宅用戶,商業用戶50余戶率先體驗水源熱泵集中供暖服務。濱江、洋湖兩座智慧能源中心今冬供暖面積達32萬平方米。全面投入使用后,預計供能總面積可達300萬平方米。
目前,該技術主要應用于新建成或新規劃的小區。“很多住戶都來咨詢已建成小區是否能接入我們的供暖系統。”據杜衛介紹,水源熱泵2公里的覆蓋范圍之內,已建成小區在得到居民、物業全體同意的情況下,并承擔相應的費用,也可通過鋪管施工等改造工程,接入整個供暖系統中。
根據《湖南省“十三五”地熱能開發利用規劃》,長沙市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以湖南湘江新區建設為依托,新增淺層地溫能供暖制冷面積525萬平方米,重點發展地埋管地源熱泵項目,在湘江沿岸地表水豐富的地區鼓勵發展地表水水源熱泵項目。
除了已經投入使用的兩座水源熱泵能源中心外,還有9座能源中心正在進行選址、設計。全部建成后將基本覆蓋整個湘江新區的范圍。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