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2017冷年,在高溫天氣等多重利好因素驅動下,我國空調行業產銷規模均創下歷史新高。其市場驅動力來自哪里?
冷年全稱冷凍年,是空調行業內的一種說法,從前一年的9月份開始到當年的8月份為止稱為一個冷凍年。在新冷年即將開始之際,日前,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空調行業高峰論壇上,與會行業機構、品牌企業及渠道商等代表,共同就我國空調行業2017冷年總體運行情況及來市場走勢等話題進行了交流。
空調市場呈現新亮點
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7冷年我國空調整體內銷零售市場規模達到5622萬臺,同比增長28.5%,銷售額同比增長30.5%,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重點城市市場銷售量為4062萬臺,同比增長30%;五級及農村市場銷量1560萬臺,同比增長24.8%。
“對照歷史數據,2017冷年是5年來空調銷售量增幅z*高的年度。”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副主任蔡瑩表示,席卷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持續高溫天氣、去年房地產市場火爆的滯后效應、城鎮化進程加快、主流企業電商平臺滲透率提升、四級及以下市場活躍度增強,是2017冷年空調市場實現大幅增長的主要因素。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王雷表示,主要空調企業從去年9月份一直到現在都在滿負荷生產,上游空調壓縮機行業也是如此。從產量上看,2017冷年,中國家用空調行業,包括上游空調壓縮機行業都創造了歷史新高。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我國家用空調產量達到1.65億臺,遠超歷史同期水平。
盤點2017冷年,我國空調市場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呈現出一些明顯的特點。其中,線上渠道扮演了增長引擎的角色,對空調整體市場規模增長功不可沒。京東家電空調運營總監唐帥表示,2017年上半年,京東平臺空調銷售實現高速增長,增速遠超去年同期。
產品結構的變化,是2017冷年空調市場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根據國家信息中心數據,2017冷年智能空調快速放量,占整體市場銷售量比例已達到21.85%;3500元以上高端壁掛式空調、7000元以上高端空調柜機比例明顯提高。
此外,空調市場品牌集中度高位集中態勢依然明顯。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7冷年行業前三品牌優勢得到保持和鞏固,銷售量占比已接近75%,前5名品牌銷售量占比接近85%。盡管市場份額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然而隨著空調銷售規模的擴大,一些區域性小品牌開始進入市場,甚至一些傳統渠道商、經銷商也開始進入生產領域。
天氣再立新功
一直以來,空調行業都被視為“靠天吃飯”的行業。在與會的各企業代表和行業專家眼中,2017冷年我國空調市場能夠實現如此可觀的增長,天氣堪稱第一功臣。
北京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張明英表示,今夏我國氣溫呈現出高溫天氣來得早、高溫范圍面積大、平均氣溫數值高、極端高溫破極值、全年高溫天數多、氣溫日較差較小等特點,這樣的天氣特點造成我國空調市場火熱、銷量攀升。
但也有業內專家表示,天氣因素固然對空調需求的影響更為直觀,但企業自身在產品創新、商業模式變革方面做出的努力,也對市場增長起到了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
空調企業一方面通過豐富產品功能、提升產品性能,開發出智能、靜音、舒適、無風感、藝術性設計的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另一方面則通過互聯網定制、渠道扁平化、線上線下融合等營銷模式創新,改變傳統的“層層壓貨”商業模式,實現精準營銷,加快產品流通與資金周轉。
2018冷年有望保持穩定
在經歷連續兩個冷年的增長后,空調市場在2018冷年會走向何方,成為全行業普遍關注的問題。蔡瑩預計,2018冷年我國空調市場整體規模將相對穩定,但他同時也強調,天氣是z*大的不確定因素。
房地產市場走勢變化也為空調行業增添了不確定性。當前,國家堅持強調住房的居住屬性,中央和地方政府調控措施逐步開始落實。未來房地產市場能否成為驅動空調市場銷售增長的引擎,目前尚難斷言。
除了天氣與房地產市場的不可預知,我國空調行業還面臨著來自制冷劑政策層面的挑戰。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項目三處副處長鐘志鋒認為,q*臭氧層保護和氣候變化領域的政策動向,應該引起我國空調制造企業的高度重視。
目前,我國空調行業正在《蒙特利爾議定書》框架下加速消耗臭氧層物質R22制冷劑的淘汰,到2020年,全行業將削減45%的R22使用量。去年10月,q*各國在盧旺達s*都達成《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其中明確了具有高溫室效應潛值的氫氟碳化物的削減時間表,諸如R32、R410A等用作空調制冷劑的物質也在受控名單中。鐘志鋒指出,基加利修正案將對我國空調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王雷認為,不管未來市場走向如何,企業都要下功夫去研究消費需求,通過產品創新、渠道轉型、營銷創新,通過好產品、好服務,在冷年伊始搶占市場先機。只有這樣,不管外部環境是利好還是不利,都能立于不敗之地。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表示,消費升級的趨勢在今年火爆的空調市場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智能化、高能效、環保、舒適是空調產業的發展趨勢,企業要繼續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通過創新引領市場發展。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