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近日,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長江流域供暖空調末端、設備及系統技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來自清華大學、重慶大學、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海爾空調作為w*牽頭課題的家電企業,負責“供暖空調末端性能改善技術與統一末端研發”課題研發,在會上分享了基于智能仿生人、大數據研發的空調舒適性評價技術和舒適送風技術。
據了解,去年11月,該重點研發計劃在重慶大學正式啟動,此次會議總結了十一五、十二五期間的相關研發成果,探討了長江流域供暖空調末端、設備及系統方面代表性技術產品的研發進展,并提出了明確適用技術產品的問題。海爾空調通過大范圍的用戶調研和暖體仿生模擬實驗等手段,向與會專家分享了室內人體空調舒適性評價、智能人感、舒適送風、不停機除霜和除濕等5項創新舒適性技術成果。
長江流域夏季炎熱、冬季陰冷,屬于非集中供暖地區,不僅建筑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差,室內熱濕環境條件也比較惡劣,當地用戶更加需要舒適送風、除濕強大、潔凈出風的空調。針對這些用戶需求,海爾舒適風空調用自然勻風、智能人感送風和溶液除濕等原創技術,給當地用戶帶來定制化的舒適供暖體驗。此外,從視頻演示空調“洗澡”,到白毛巾實驗終端交互方式迭新,海爾空調智能自清潔技術也為當地用戶帶來直觀可視的潔凈空氣選擇。
據了解,海爾空調研發的智能仿生人模擬人體30個肢體區,20種人體代謝活動,17種溫冷環境,可對站姿、坐姿等不同狀態進行舒適性測試評價。而仿生人多達162個神經元傳感器等同人體皮膚,能夠模擬人體新陳代謝,從而模擬出人吹空調的體表溫度和舒適度變化。同時,自然送風技術將傳統空調機械風變為隨機、變量的自然風,空調吹風不再冷硬,無限接近人們日常生活中感覺z*舒適的自然風。
業內專家分析,用戶需求具有時間和空間跨度的差異,時間跨度的用戶需求迭新是始終變化的,而空間地域的用戶需求則相對穩定。海爾空調不斷更迭與用戶交互的方式,通過對時間和空間兩個跨度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整合行業z*優的資源,將用戶需求轉化為大規模定制的訂單,實現海爾智能制造高精準下的高效率運作。據悉,海爾智能自清潔空調已銷售超400萬套,成為行業現象級產品。
基于用戶需求的技術創新給用戶帶來舒適健康的空調體驗,z*終將實現產品銷量的轉化。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6年海爾互聯空調(包括智能空調)q*銷量第一,并連續38個月蟬聯國內智能空調銷量第一。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