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自去年下半年就持續走旺的空調市場,在今年開局以來再度捷報頻傳。
家電圈了解到,位居行業前八強的主流空調企業,營收規模和經營利潤雙雙再創新高,漲幅普遍20%左右,少數企業甚至高達40%左右,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這似乎預示著:今年空調市場又將是一個豐收年。
壹
目前來看,支撐今年空調市場開門紅的力量來自多個方面:一是去年天氣暴熱從而成功卸下空調廠商的"庫存包袱",并讓今年空調廠商開足馬力出貨、吃貨,由上自下順勢而為;
二是庫存包袱清理完成,又遇到家電原材料的持續上漲,市場買漲不買跌的心理讓空調廠商占到便宜。很多空調廠商都抱有賭一把的心理,希望可以享受材料成本持續上漲的升值;
三是空調零售渠道的多極分化。在傳統的連鎖、代理、直營等線下渠道之外,線上網店渠道正在加速擴張,成為一些空調廠家的新增長點。也推動整個市場變得活躍。
四是農村市場需求的突然異動。家電下鄉政策退出10年之后,空調在農村市場也迎來一輪強需求。特別是城鎮化、新農村,以及消費升級下的更新換代,部分空調大品牌的農村商家率先感受這一趨勢,所以開始提前布局。
五是對于天氣等意外不可控因素的期待。這既是2016年空調廠商觸底反彈的z*大動力,也是2017年很多空調廠商z*值得期待的變量。從目前的天氣走勢來說,誰也無法判斷熱還是不熱,但是卻都報以"深深的期待"。
貳
對于所有空調廠商來說,2017年注定不會有2016年那樣的好運氣。即便高溫天氣可能出現,但來自一線市場的用戶購買力并不會因此暴漲。同樣,即便是原材料價格繼續上漲,空調廠商的備貨升值,也只是賬面利潤。
從2015年開始,整個中國空調的消費需求已步入微增長通道中,且在未來幾年也將在越來越穩定的通道中盤整。很多空調廠商在去年的增長,不只是來自于高溫天氣激活的新增需求,還有一批"老弱病殘"同行淘汰出局的置換空間。
看上去2016年的空調業是"老天爺幫了大忙",讓一批主流空調企業獲得反彈空間,但是中小微空調企業生存艱難的格局仍然沒有改變。今年市場不會再眷顧那些弱小者,空調廠家將迎來"z*后一場惡戰",一些弱小廠家注定要被持續擠壓。這是不可避免的方向,絕不是危言聳聽。
今年以來,受到開盤以來空調市場放量大漲、回款增高,從而催生一批的新商業投機者。導致一批雜牌,小牌,甚至是冒牌企業也借勢投機。同樣,一些二三線空調廠家,也被眼前的市場火爆假象所迷惑,加足馬力推動生產與壓貨。這些注定只是"曇花一現"。因為早在多年前空調市場的"天花板"便已經出現。智能對變頻的升級是"遠水難救近火"。
從競爭格局上看,一些中小品牌轉戰線上,而大品牌卻仍然聚焦線下。目前一二線城市被連鎖、電商攻占,擁有絕對話語權。隨著體驗營銷的深入人心,大品牌加速崛起,小品牌只能依靠低端、低價生存,苦不堪言。
從博弈力量上看,當前空調產業進入智能時代之后,基于技術創新實力下系統整合能力和平臺號召力,正在快速引爆。技術創新需要積累、云平臺打造需要時間和資源持續投入,這些都是小企業所不具備的能力。這也注定大企業對小企業的淘汰已經進入收尾期,不需要價格戰只需要時間和用戶的習慣培養。
從產業態勢來看,當前空調市場銷售的淡旺季已經越來越不明顯,那些總想著靠天生存、靠高溫投機的三四線空調品牌日趨艱難,現在只能茍且活著,出局是必然的趨勢。大品牌接下來可能還會保持一定的增長,但一定不是來自外部市場,而是內部的同行退出。
在空調這樣一個成熟而常態化的市場上,在需求的多樣化下、行業競爭跨界化的背景下,雖然不可能很快出現"要么出眾、要么出局",但是貧富差距拉大帶來的機會就出現。z*終誰又能把握呢?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