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家電行業發展這么多年,每類產品的大局基本上已經確定,排名前十的就是那么幾個企業。甚至在空調行業,排名前三的企業拿下了7成以上的市場。但這是互聯網和智能發展之前的事,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智能技術的應用,家電行業有許多新晉選手,攪皺一池春水。在企業看來,智能風口已經成為彎道超車的機遇。
從2016年開始,空調企業開始密集發布智能新品,能聯網,并用智能終端進行遠程控制已經成為z*基礎的配置。但隨之而來的,究竟空調的智能化方向在哪里,這在大家心中沒有一個成熟的標準答案。空調產品擁有了z*基本的聯網和簡單操作之后,各企業均在不同方向上在智能方面進行研發。
無論多么高深的“黑科技”應用到空調產品上,z*終需落地到方便性,如果需要過于復雜的操作,那一定不是真正的智能產品,這一點已經成為業界共識。美的空調s*次將投影技術和觸控技術結合到一起,發明空調s*創交互技術。另外還將語音操控應用到空調產品上,實現“語音識別、語音播報、人機對話”等功能,可以查天氣、聽歌、讓空調講笑話等,完全把空調變成了一個沒有顯示器的電腦和一個有溫度的產品。長虹也于28日推出了一款基于語音識別技術的人工智能語音空調,可以實現指令快速識別、交互簡單便捷、服務快速響應,真正做到“能動口不動手”。
筆者認為,人工智能語音的應用,用語音就可以實現與家電產品的交互,免于操作多個遙控器,或可解決眾多老年人操作家電困難的問題。當然,這有賴于人工智能語音技術的發展。目前,人工智能語音在6米內的識別率達到95%,在未來,還需要將識別率持續提高,并加入更多的方言識別功能。
海爾基于新一代NB-IoT物聯網技術的智能空調通過運營商網絡直接連接到海爾云平臺,開機激活一次即可自動完成配置連接。在連接手機等移動終端時,通過手機掃秒空調上的二維碼,一步即可完成綁定,實現遠程操控。
除了更方便,智能技術還為用戶帶來了更舒適的使用體驗。除了人工智能語音之外,空調企業還讓智能化應用到空調的功能方面。在海信推出的智能空調新品中,智能溫濕雙控技術能夠實現空調對溫度、濕度精準控制,填補了國內空調行業這一過去空白地帶,讓空調在z*短的時間達到人體所需的z*佳舒適區間,一舉攻克解決了傳統空調制溫送風過程中空氣“過干”“過濕”的難題。海爾3月推出的小超人空調面向年輕人的互聯網智能定制空調,也是一臺會計算溫度、風向、時間、感受四維的智能空調。可同時通過云端計算溫度、風向、用戶的感受和時間,根據不同時間的用戶行為習慣為用戶提供z*舒適的溫度和體驗感受。
顯然,空調企業都在搭“智能”這個新引擎。事實上,從數字上來看,智能不但有前景,還有“錢景”。2016年智能化產品滲透率從6.3%到12.4%到20%,奧維云網預測2017年智能空調滲透率可突破30%。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副主任蔡瑩也對智能空調有樂觀預計,中國空調產業會很快進入全面智能化時代,今后幾年,國內智能空調市場規模將會有一個放量增長過程。
2016年冷年結束,空調庫存僅剩2600萬套左右,削減庫存數量達1800萬套。在前幾年積累的空調高庫存被消化掉之后,空調企業已經可以騰出手來大干一番了,這次,價格戰已經被摒棄。與此同時,消費者對于高端產品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對價格戰的敏感性在減弱。奧維云網數據統計發現,2016年s*次更新換代的需求超過s*次購買的需求,在購買一臺新空調的時候,已經不是簡單追求低價格,而是品質。
可以說,現在正是智能化發展的好時機,而智能化產品的背后是智能化戰略和布局。2017年,長虹空調提出了智能戰略的總體思路:以人為中心,通過廣泛連接實現人、設備及服務的智能協同,做強智能終端;建設“傳感器”網絡,開放數據接口,為消費者提供越來越智慧的終端及服務,并探索新的商業模式。
美的空調正透過一系列黑科技、新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以家庭生活場景為平臺,以健康舒適的空氣為中心,通過智能空調等硬件產品,實時連接用戶,從而讓智慧空氣生態圈賦予空調產業發展新動力。海爾更是提出了全場景應用,以“人”成為了連接的中心,發布了涉及161個場景的q*s*個智慧家庭,并在空調方面率先完成產品100%智能化。
無論戰略多么宏大,用戶永遠是從產品的使用體驗出發,能否實現智能化突破,關鍵也是用戶體驗。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在智能化的時代下,未來解決的是人、環境、能源三者之間的智能與交互,中國空調行業將迎來一個新時代的變革。在這個變革的時代背景下,誰能彎道超車,讓我們拭目以待。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