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由國家信息中心舉辦的“從成本驅動到用戶驅動·大數據智能應用推動制造業變革與升級研討會”昨天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內多家高校以及制造業龍頭企業的代表對于家電等中國制造業對大數據的應用,以及智能化制造應用成果及發展趨勢進行了研討。
北京大學工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系主任侍樂媛表示,一提到大數據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像阿里巴巴、京東這樣的互聯網企業,但實際上大數據分布在各行各業,其中制造業才是z*大的一頭。但目前的關鍵是在于制造企業如何把這些大數據有效加以利用而不是被白白溜走。她認為數字供應鏈尤其對家電、汽車這一類消費品是很重要的發展方向,對這一類企業轉型升級應該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作為家電制造業應用大數據的代表企業,海爾家電集團副總裁王友寧在論壇上與會者介紹,目前中國制造需要破局,以空調行業為例,本身面臨著產品同質化、高庫存、價格戰,傳統模式決定價格戰的趨勢,目前已經到了“以企業為中心”轉化為“以用戶為中心”的階段,而大數據就推動著家電行業轉型以用戶為原點。目前海爾空調擁有的大數據是類型z*全的,不光有制造工廠和銷售的數據,更有和用戶交互的數據,如用戶家里和社區的環境數據、用戶消費數據等。目前海爾空調跟用戶交互過程中產生的智能大數據已經達到500多億條,其中包括用戶反應需求的數據200多億條。目前海爾空調每天獲取的數據級別是5000萬條,整個大數據覆蓋了中國442個主要城市和q*32個國家。
而這些大數據就是海爾空調前端研發、制造、產品、服務標準的依據近期他們的實驗室就多出了一位新成員----仿生人。他們通過人體數據模型模擬出這個代表大多數人的仿生人模型,他有30個部位,有20多種新陳代謝環境。仿生人可以隨時為人們提供48項模仿人體的數據,包括頭、胸、臀、腿、手,每個部位對冷熱的感受。仿生人運行六個月以來,已經完成了360多個實驗,參與了海爾48個空調產品的開發,提供了400多萬組數據。海爾智能空調s*創的自然風、勻風技術、離子風、PMV等核心技術就是依據仿生人的實驗數據研發的。而這種對大數據應用的執著探索也獲得了收獲,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智能空調市場白皮書》顯示,2016年國內智能空調市場保持智能產品高集中度特征,海爾、美的、格力分列國內智能空調銷售量前三位,共占全國智能空調銷售量的80%,其中海爾智能空調的銷量占比高達51%。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副主任蔡瑩表示,在眾多嘗試智能化轉型的制造業企業中,海爾空調的成果確實顯著。海爾空調的用戶通過大數據參與產品的研發、制造,進而創造了鏈接各方資源共創共贏的生態。海爾智能互聯工廠大規模定制模式實現了真正的“用戶造”、“客戶造”,也為我國家電業智能制造模式創新提供了新思路,昭示了從成本驅動到用戶驅動下智能應用的新前景。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