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冷網】李克強:推進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產業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21日出席財政支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工作座談會并講話。他強調,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保增長、擴內需與調結構、上水平有機結合起來,把握世界產業技術革命的新趨勢,針對我國經濟運行中遇到的新問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李克強說,去年下半年以來,面對嚴峻的國際經濟環境,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出臺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目前,這些政策措施初見成效,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但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擴散和蔓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加深,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經濟復蘇過程可能是曲折和復雜的。一些發達國家為應對危機,實行被稱為“綠色新政”的措施,刺激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我國人口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脆弱、經濟對外依存度高,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要立足于擴大國內需求,也要穩定外需,還要瞄準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選擇那些潛在市場大、帶動能力強、吸收就業多,綜合效益好的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加以培育,開辟新的發展空間,增強經濟發展的后勁。
李克強指出,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危機都孕育著新的技術突破,催生新的產業變革。綜合考慮國內外情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是促進消費、增加投資、穩定出口一個重要的結合點,也是調整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一個現實的切入點。這方面發展的潛力很大,應當重點給予扶持,力求取得突破,努力實現產業化、規模化。
李克強強調,在新的形勢下,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用世界眼光觀察問題,從國情出發統籌謀劃,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要把政府引導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結合起來,把科技創新與體制創新結合起來,健全和完善財稅政策,推進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產業化,加快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擴大終端消費,培育新的市場,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李克強要求,進一步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管好用好政府支出,發揮好財稅等措施在擴大內需、調整結構、改善民生中的作用,努力實現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目標。
新能源和節能減排列入財政扶持重點
將啟動大型風電基地開發建設,財政補貼啟動光伏發電市場,財政補貼13個城市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國家財政將著力支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昨日在財政支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發展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是促進消費、增加投資、穩定出口一個重要的結合點,也是調整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一個現實的切入點。這方面發展的潛力很大,應當重點給予扶持,力求取得突破,努力實現產業化、規模化。
據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昨日在全國財政新能源與節能減排工作會議上透露,當前財政支持新能源發展和節能減排將重點抓好十項工作:
一是大力支持風電規模化發展,在做好風能資源評價和規劃基礎上,啟動大型風電基地開發建設,建立比較完善的風電產業體系;二是實施"金太陽"工程,采取財政補貼方式,加快啟動國內光伏發電市場;三是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采取財政補貼方式,鼓勵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在公交、出租等領域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四是加快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支持企業節能技術改造,推進大型公共建筑和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鼓勵合同能源管理發展;五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實行地方政府負責制,中央財政采取專項轉移支付方式,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淘汰電力、鋼鐵等13個行業落后產能給予獎勵;六是支持城鎮污水管網建設,擴大獎勵范圍,積極推動污水處理產業化發展;七是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加大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促進企業加強污染治理,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探索跨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八是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采取間接補貼消費者方式,擴大節能環保產品使用和消費;九是支持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十是支持節能減排能力建設,重點是建立完善能效標準標識制度,節能統計、報告和審計制度,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建設。
發改委:節能工程有望每年拉動內需4000-5000億
昨天,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通知,將組織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并通過財政補貼方式,加快十類高效節能產品的推廣使用。
兩部委稱,"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一方面有效擴大內需,拉動消費需求;另一方面提高用能產品能源效率,促進節能減排。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一新措施有望每年拉動4000億-5000億元內需。
空調等產品獲得補貼
"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是指通過財政補貼方式對能效等級1級或2級以上的空調、冰箱、平板電視、洗衣機、電機等十大類高效節能產品進行推廣應用,包括已經實施的高效照明產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財政補助標準依據高效節能產品與普通產品價差的一定比例確定。例如對能效等級2級的房間空調器給予300-650元/臺(套)的補助,能效等級為1級的給予500-850元/臺(套)的補助。
《通知》明確,生產企業是高效節能產品的推廣主體,中央財政對高效節能產品生產企業給予補助,再由生產企業按補助后的價格進行銷售,消費者是z*終受益人。
《通知》規定,推廣產品和企業實行準入制度,國家設定統一準入條件,由企業申報。財政補助的高效節能產品必須符合能源效率國家標準,能源效率等級為1級或2級,其他質量性能符合相關國家標準;推廣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實際銷售價格不高于企業承諾的推廣價格減去財政補助后的金額。對符合條件的產品和企業,將按程序審核后向社會公告。
采取間接補貼方式
昨天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同時發布了《高效節能房間空調器推廣實施細則》,對能效等級為1級或2級房間空調器按制冷量分四檔給予補助,其中1.5匹每臺分別補助550元、350元,并設定了推廣上限價格。但是《通知》同時要求每款產品銷售要達到10萬臺規模才能享受補貼。空調成為繼高效照明產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之后又一享受財政補貼的高效節能產品,冰箱、平板電視、洗衣機、電機等產品財政補貼推廣也將陸續實施。
解振華表示補貼對象是指高效節能產品的購買者,包括消費者和用戶;而補貼標準,則主要根據高效節能產品與普通產品價差確定,同時考慮技術進步和規模效應等因素確定補貼標準。
效果不如"直補"
解振華表示,經過3年努力,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預計每年可拉動內需四五千億元。到2012年,使高效節能產品市場份額提高10-20個百分點,達到30%以上,根本改變我國高效節能產品市場份額較低的局面。
"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每年可實現節電750億千瓦時,相當于少建15個百萬千瓦級的燃煤電廠,減排7500萬噸二氧化碳。"解振華表示,惠民工程還能促進企業技術升級,隨著高效節能產品推廣規模的擴大和準入門檻的提高,將引導和促使企業加快節能技術改造,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美的家用空調市場總監張治國昨天也表示,新政策實施會促進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得高端節能產品銷售比例上升。
上海交家電行業協會秘書長韓建華昨天則對記者分析稱,"現在市場上4、5級能效標準的空調還在大肆銷售,這些從節能角度上講應該是逐步淘汰的產品,新政策有望加快這些高耗能產品的淘汰。"
不過也有人認為,國家新標準的限價水平過低,導致外資高端的節能產品無法滿足上限價格要求而無法享受財政補貼。這位人士還表示,補貼發給企業,而不是直接給消費者,這種補貼刺激對消費者并不直觀,效果不如直接發給消費者好。
股市期待“新能源共振”
經濟危機下,“新能源”這三個并不陌生的字眼成為了z*為熱門的“關鍵詞”。
當前,我國正在加速工業化進程,面臨著經濟快速增長與資源和能源短缺的矛盾,常規能源難以支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不失為正確的選擇。
對資本市場而言,由于新能源涉及方方面面的上市公司,同樣能夠在資本市場引起積極的反響甚至共振,不僅帶來大量的投資機會,同時在未來也可能會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產業的發展。
我們期待新能源戰略為資本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在q*經濟面臨寒流之際,發展新能源更成為多國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舉措。美國奧巴馬曾說,哪個國家能夠在新型能源開發取得領先地位,就能成為21世紀q*經濟的主導者。他主張美國應該有能力在此領域取取得優勢,而且這不僅只是環保與經濟成長孰重孰輕的問題,發展新能源已經成為攸關國家經濟邁向繁榮抑或衰敗的重要關鍵。
如果說金融危機把長期孕育的新能源科技成果催生出了一場能源革命,那么保增長就是為能源調結構創造了條件。
在我們受能源環境制約越來越嚴重的時候,撲面而來的新能源革命給我們帶來了難得的機會。面對新的競爭形勢,我們應乘勢而上,培育更加強大的新能源產業。
對于我國,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不僅可以有力地推動我國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事業,同時在經濟危機背景下,也將大大降低消費成本和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對降低經濟危機對我國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的沖擊具有極為顯著的積極意義。
投資分析師:新能源方面s*選太陽能產業泰國z*大新能源企業之一來力諾參觀(圖)俄羅斯新國家安全戰略預言“能源戰爭”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