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國內電商市場風起云涌,VC對電商的熱情迅速冷卻,但傳統巨頭的進入讓這一市場依然火熱,價格戰也從細分市場轉化為全面的阻擊戰、圍剿戰,成為電商競爭的主旋律,另一方面,那些缺乏造血能力的電商們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倒閉、并購和裁員危機,電商的基因到底是“電”還是“商”?這是曾經讓電商界討論了好幾年的難題,現在或許終于有答案了,那就是電和商是不可區分的兄弟,缺一不可。
2012年也是真正體現電商由輕變重的一年,包括對供應鏈、技術體系、資本和品牌的依賴,電商們只能爭奪品牌控制權,并大興土木來建設大物流,不惜降低估值來融資,不斷升級技術體系,從這個層面上看,電商越來越重。
2012年也是電商向商業價值回歸的一年,購物網民紅利的減少讓電商的側重點從“拉新”轉向“用戶沉淀”,只有那些持續購買的忠誠用戶才讓電商發揮價值,很多淘品牌和B2C遭遇寒冬,因為它們的廣告依賴性太強,但是沉淀用戶有限,品牌商都在從營銷依賴轉向品牌塑造。
以下是2012年電商九大關鍵詞。
關鍵詞一:VC迅速冷卻
中國電子商務的融資潮是從麥考林和當當網的IPO開始的,在2011年達到高潮,曾經在很長的時間里,對電商的估值都是按照市銷率( Price-to-sales,PS)來估的,普遍按照銷售收入的3~5倍,其中凡客F輪融資時估值PS接近10倍,京東C輪估值PS約5倍,可謂瘋狂,而國外同類的Drugstore、Zappos、Quidsi等知名B2C被并購時市銷率僅1倍左右,根據統計,2011年電子商務行業融資46.91億美金,在2012年僅23.08億,下滑一半。
VC對電子商務冷卻的原因有三個:1、q*資本市場遇冷,中國爆發的VIE結構問題讓VC對電商望而卻步;2、電商普遍造血能力太弱,缺乏成長空間,而早期融資估值又高的離譜;3、天貓、京東和蘇寧易購等大平臺橫向品類擴張,讓成本更高的垂直電商處境艱難。
關鍵詞二:價格戰
2012年是電子商務價格戰z*激烈的一年,因為大電商平臺都到了發力的關鍵時刻,尤其在蘇寧易購正式進場和騰訊電商調整之后,從6.18京東店慶阻擊戰、8.15家電價格戰到雙十一集體價格戰,價格戰也從周期性轉到常態化,從單一品類到全品類,格局在快速、猛烈的價格戰中不斷調整,這也是很多垂直電商走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毫無疑問,蘇寧和國美的主營業務增長遇阻,利潤下滑,線上又遭到京東的威脅,所以奮起猛攻電商,導致3C家電的電商市場格局快速轉換,騰訊電商在調整后也以易迅網作為購銷平臺,QQ網購作為開放平臺,天貓電器城也正式發力,用戶對3C家電的價格較為敏感,參與競爭的同質化電商又太多,一淘網等比價工具推波助瀾。
可以將6.18、8.15和雙十一作為價格戰的三個節點:
6.18:以阻擊京東店慶月為核心,京東開展了為其一個月的大促銷,蘇寧易購大規模開展“零元購”促銷,天貓隨即開始了為期三天的“砸金蛋”活動,當當、亞馬遜、庫巴等隨后也跟進。
8.15:以劉強東向蘇寧國美發起挑戰為發起點,聲稱大家電三年零利潤,招聘5000個價格情報員入駐蘇寧和國美的賣場,還在微博貼出了招聘郵箱,隨后蘇寧和國美迎戰,線下賣場體系也開始降價促銷,引起全民和媒體關注,這場狂歡z*后淪落為口水戰,發改委介入調查,z*終不了了之。
11.11:這是歷史上z*大的一次電商促銷活動,天貓上參與商家上萬,以正常售價的一半作為基礎價格,引發網民狂歡,支付寶當日結算收入191億,當天上海主要商場銷售普遍大幅下滑,這也是馬云喊出“獅羊論”,聲稱電商吃掉傳統商業就象獅子吃掉羊一樣自然,引發行業爭論,萬達的掌門人王健林也拋出億元賭局,對賭2020年電商是否占據整體零售業的一半,由于天貓大促銷,也引發了京東、蘇寧易購、易迅網等電商同行的促銷戰,后來都宣布銷售破歷史記錄。
關鍵詞三:191億
在雙十一促銷前一天,馬云接受記者采訪,認為電子商務將對傳統商業生態系統開展一次革命性的顛覆,“就像獅子吃掉森林里的羊一樣”,接著雙十一當天支付寶交易額達到令人吃驚的191億。
191億背后其實有很多故事,s*先去年的傳統服裝品牌遭遇到了z*大的庫存危機,利用各種渠道清庫存,普遍都把電商渠道作為“下水道”,雙十一提供了z*好的出水口;其次天貓為了沖量,從10月15日就開始預售,壓縮了雙十一前后的銷量,集中在一天爆發;再次阿里采用了全方位的廣告策略為雙十一鋪路,包括電視、地鐵、戶外、視頻網站、門戶等等。
當然191億也引發了關于傳統渠道危機的大討論,必然會促進更多的傳統零售商和品牌更關注電子商務市場,尤其是傳統零售商和商業地產都在把電子商務作為未來幾年的戰略核心,此次傳統品牌的沖擊造成的影響也很大,很多原本銷售不錯的淘品牌甚至遭遇銷售危機,隨著天貓營銷成本的不斷提高,洗牌趨勢還會更明顯,因為訂單過多引發的體驗差、物流延遲等問題也層出不窮。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